2025年第九期 机器人≠ AI
基本定义差异大
机器人是具备物理形态的智能设备,有不同的形状,如机械臂、移动机器人、无人机等。它们依靠自身的硬件结构和编写好的程序来运作,能自主移动、感知周围环境、执行各种任务,能够在现实世界中进行交互和操作。通俗地讲,一个机器人通常包含机械结构、传感器(像它的眼睛、耳朵)和执行器(像它的手、脚)等,是实实在在可以看到和摸到的物质。
机器人并不是在简单意义上代替人干活的工具,而是综合了人类特长和机器特长的一种拟人的电子机械装置。它们既拥有像人类一样的快速反应和分析判断能力,又具备机器特有的可长时间持续工作、精确度高和抗恶劣环境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们是机器进化过程的产物,如今已成为工业和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生产和服务性设备,也是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不可或缺的自动化设备。
机器人按照发展进程可划分为三代:
第一代是“遥控操作器”,就像科幻片里人类远程操控的机械臂,完全听人指挥行动;
第二代是“程序化机器人”,能够按照事先编好的程序,像流水线一样自动重复完成特定操作,比如焊接汽车零件等;
第三代是“智能机器人”,能够通过各种传感器和测量器来获取环境的信息,然后利用智能技术进行识别、理解、推理并作出规划决策,最终自主完成目标任务。
AI是一种计算机程序,可以模拟人类的思维过程,从而完成某些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任务。在技术上,AI离不开机器学习和神经网络算法。作为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AI致力于研究、开发、扩展和增强人类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简而言之,AI的目标是理解人类智能,并构建出能够执行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任务的计算机程序。这些任务包括但不限于学习、推理、问题解决、语言理解、知识表示、规划、模式识别、视觉识别、感知、创造力,以及具备一定程度的自主行动能力。

AI可以模拟人类的思维过程,从而完成某些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任务
AI于1956年被正式提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一门广泛的交叉前沿科学。形象地说,AI就像一个看不见的“大脑”,“居住”在电脑或者手机里,模拟并扩展着人类的智能。AI本事很大,可以让机器听懂人类语言、看懂图片,甚至能够玩游戏、写故事。好似学生在学校里学习一样,AI也能够从很多信息里学到知识,使自身变得越来越聪明。
主要功能各不同
机器人的基本功能主要体现在感知、运动和交互等方面。
它们能够通过传感器感知外部环境,包括温度、光线、声音、压力等;
可以借助电机和精密的机械结构实现移动或执行各种操作;
还具备通过语言、动作等方式与人类进行交流的能力,能够理解指令并执行。
随着技术的发展,机器人在拥有作业执行、服务接待和娱乐互动等基础功能之上,具备了越来越多的智能功能。
AI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智能识别与感知上,它能够利用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等技术,准确识别图像、声音、文本等多种信息形式;除此以外,它还能凭借强大的算法和计算能力,高效挖掘数据中有价值的信息,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且,AI能接管大量重复性、流程化的常规工作,从而解放人类劳动力;最后,通过学习和模拟人类的决策过程,AI逐步具备在复杂情境下作出合理决策的能力。
提到机器人的计算能力,或许有人会有所怀疑,觉得它们不如AI。事实上,随着技术的进步,机器人已经能够集成复杂的算法和强大的计算能力,在各种应用场景中都有高效和智能的表现。机器人系统通常包含三个计算单元,它们协同工作,各自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其中,“中央处理器”是机器人的“大脑”,负责整体控制和决策,擅长处理复杂的逻辑运算和各种数据;
“图形处理器”如同机器人的“视觉引擎”,主要专注于处理与图形和视觉相关的计算任务,能增强机器人的视觉处理能力,提升图像识别和渲染速度;
“专用控制器”是针对特定任务设计的硬件或软件模块,通常用于处理特定的控制任务或优化特定的计算过程,能够有效减少功耗,同时提升机器人的响应速度和动作精度。
机器人是工业及非产业界的重要生产和服务设备,也是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不可或缺的自动化设备。它们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涵盖了制造业、农业、医疗、服务等众多行业和领域,通过高效执行各种特定任务,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机器人可以代替或协助人类完成各种工作,尤其适合承担那些枯燥、危险、有毒或有害的任务。

机器人是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不可或缺的自动化设备
常见的AI应用领域有自然语言处理(包括语音识别、文本分析和机器翻译等)、计算机视觉(包括图像识别、物体检测和人脸识别等)、数据分析和预测(包括数据挖掘、模式识别和预测分析等)、智能推荐系统(根据用户的兴趣和行为来提供个性化的推荐服务)、自动驾驶汽车(利用感知和决策算法实现自主导航和驾驶)。
机器人技术在不断进步,未来的机器人将拥有更强大、更精确的感知能力,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实现自主导航;它们与人类的协作也会变得更加灵活顺畅,除了能更好地帮忙干活,这些机器人还能利用自然语言和手势识别等技术,实现更智能的交互;机器人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也将越来越多样,它们会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贴心的陪护伙伴,甚至能化身家庭教师,或者提供精彩的娱乐服务;更重要的是,它们将具备更高级别的自适应和学习能力,能够灵活地适应不同的环境,并完成各种各样的任务需求。

通过AI技术生成
AI正飞驰在快速发展的快车道上,深度学习已成为它的核心引擎,推动着AI不断突破,其神经网络的应用也在不断拓展。未来,AI将具备更高级别的决策能力,并能够自主执行任务。同时,AI 还会和物联网、大数据、生物技术等其他重要科技领域相互交叉融合,碰撞出新的火花。当然,随着AI技术的发展,涉及隐私保护、公平性和道德问题的讨论也变得越来越热络。
(节选)
完
文 / 章 江
节选自 / 《科学24小时》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刊内文章
如需转载请联系《科学24小时》编辑部
sciencein24hours@163.com
更多精彩 尽在《科学24小时》!

订阅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