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七八期 会隐身的昆虫

2025-08-08


小编有话说


看似树枝实则是昆虫?

断肢求生是如何做到的?


从拟态到断肢再生

竹节虫的生存技能令人惊叹

今天的科普,

带你走近动物界的伪装大师——






如果不是听到了动静,如果不是刻意寻找,你可能根本发现不了它。而当真的看到它,你可能会大吃一惊,这也太像树枝了!



它,就是很像树枝的竹节虫。人们在第一次见到竹节虫的时候,都吃惊于它的外表。竹节虫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我国,常见于云、贵、川等地。在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马来西亚等地,竹节虫还是非常火的另类宠物。竹节虫是一种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与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不同的是它没有蛹期。


中国巨竹节虫(图片来源: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


竹节虫算得上是中大型昆虫,它们的体长一般有10~30厘米,多数呈深褐色,少数为绿色或暗绿色。褐色是树皮和道路的颜色,绿色是草和叶子的颜色,因而竹节虫完全可以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达到隐身的效果。而真正令它拥有“竹节虫”这一名称的,是它酷似竹子的“皮肤”,宛如天然的竹枝。


以上谈到的竹节虫的特点,使它们可以巧妙隐匿,以此来躲避天敌,保护自我。在生物学中,这种现象叫作拟态。与枯叶蝶一样,竹节虫称得上是昆虫界的拟态高手。它们静止不动时,就像一根不起眼的树枝。它们爬行时,可以模仿风吹动树枝的状态,同样令人难以察觉它们的存在。更神奇的是,它们还拥有断肢再生的能力,若被捕食者攻击,可通过舍弃部分肢体来求生。


竹节虫


竹节虫有一种非常奇特的繁殖现象,雌性竹节虫不与雄性交配,便能产下后代,即卵子无须受精就能自行发育,称为孤雌繁殖。成虫阶段的竹节虫十日龄后就可以产卵。它们的卵堪称伪装界的“终极作品”——卵的表面布满凹凸纹路,有点类似植物的种子,有些甚至带有油质体,可以吸引蚂蚁将其搬运,借助蚁群实现种群扩散。卵壳极为坚硬,可以很好地保护里面的卵不受伤害。孵化期从数月到两年不等,这种时间弹性有效规避了集中孵化带来的生存风险。


竹节虫是益虫吗?答案是否定的。作为植食性昆虫,竹节虫通常以阔叶树的树叶为食,例如橡树、樟树等。它们会大量啃食叶片,导致植物病态化,感染病菌并最终死亡。随着虫龄的增加,竹节虫的食叶量会增大,老龄幼虫期和成虫期为主要危害期。


虽然偶尔会因种群爆发成为林业难题,但竹节虫正被人们重新认识——其拟态机制能为人工智能视觉识别提供仿生学启示,断肢再生为再生医学研究开辟新思路。在生物防治领域,科学家正探索利用竹节虫控制入侵植物。

文 / 司可心

来源 / 《科学24小时》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刊内文章
如需转载请联系《科学24小时》编辑部

sciencein24hours@163.com



更多精彩 尽在《科学24小时》!


订阅方式





邮局

邮发代号:32-20,

或扫描邮局二维码订阅


杂志铺

扫描杂志铺二维码订阅


电子版

扫描二维码进入小程序

直接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