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七八期 不爱吃虫子的蝙蝠

2024-09-02


在普通人的认知中,蝙蝠总是在夏季炎热的夜晚,轻盈地飞舞在空中,捕食蚊子、飞蛾等小飞虫。其实,世界上还有一些独特的蝙蝠,它们在饮食习惯方面与常见的蝙蝠有些不同。它们并不爱吃虫子,反而更喜欢水果的甜美、花朵的芬芳,甚至是鱼儿的鲜美



爱吃水果的狐蝠



在月光如水的夜晚,一只蝙蝠轻盈地降落在一片丰饶的果园中。在这片果园里,熟透的无花果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这无异于一顿美味的晚餐。蝙蝠迅速锁定目标,一口咬下,满嘴都是甜美的果汁和果肉。对这只蝙蝠来说,那个甜美的无花果比虫子更符合自己的口味。


这类爱吃水果的蝙蝠被命名为“狐蝠”,因其头部酷似狐狸而得名。它们有着狐狸一样的耳朵,还有大大的眼睛和长长的口鼻。狐蝠的体形普遍较大,其中最大的品种是印度狐蝠,翼展超过1.7米,体长超过23厘米,体重甚至可以达到1.6千克。这使它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蝙蝠种类


印度狐蝠吃香蕉


多数狐蝠偏爱果实,它们大多生活在热带或亚热带地区,这些地区丰富的物产为狐蝠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使它们不必为食物而四处奔波。狐蝠常常扇动着巨大的翅膀,一边翱翔,一边寻找着可口的食物。当它们休息时,会倒挂在树上,黑色的翅膀将身体包裹起来,形同一只只黑色的袋子



爱食花蜜的长舌蝠



一只蝙蝠在花丛中飞舞,它的目标并不是那些小飞虫,而是花朵中的花蜜。它轻轻地落在花瓣上,伸出舌头吸食那甜甜的花蜜,仿佛在品尝世界上最甜美的饮料。这种蝙蝠是“花蜜长舌蝠”,这个称谓准确地描述了它的特性。


花蜜长舌蝠吸食钟形花的花蜜


花蜜长舌蝠的舌头是其身体结构中的重要特征。它的舌头长度惊人,达到了其体长的1.5倍,这一长度仅次于变色龙——变色龙的舌头是其体长的2倍。更为惊人的是,花蜜长舌蝠的舌根位于胸腔中,这样的构造使得其舌头能够灵活地伸缩。不仅如此,它的舌头运动速度也非常快,可以在一秒钟内快速伸缩达7次之多。


花蜜长舌蝠有一条长长的舌头


那么,花蜜长舌蝠的舌头为何那么长呢?这是因为它们不仅以花蜜为食,而且酷爱一种长管状形花的花蜜。为了能够触及花蕊深处,花蜜长舌蝠的舌头就进化得越来越长。它们的舌尖上还长有细小的绒毛,这有助于它们更有效地采集和吸食花蕊中的花粉和花蜜。花蜜长舌蝠以其独特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结构,向我们展示了生物适应环境、不断进化的奇妙过程。



爱吃鱼的蝙蝠



有些蝙蝠的习性更为特别,它们竟然喜欢吃鱼!这些蝙蝠会在水面上盘旋,凭借出色的飞行技巧和非凡的超声波定位能力,一旦发现猎物,就迅速俯冲下去,精准地捕获小鱼。


在北京房山区的一个洞穴内,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了这种会捕鱼的大足鼠耳蝠。这种蝙蝠是我国特有的物种,经过一系列深入的研究,科学家证实了大足鼠耳蝠有吃鱼的习性。


大足鼠耳蝠


大足鼠耳蝠因有一对大大的后足而得名。这对后足长度约2厘米,是其他以昆虫为食的鼠耳蝠后足长度的2倍。巨大的后足并不是毫无用处的累赘,相反,是为了更好地捕食鱼类进化而来的。大大的后足上还有尖利的爪子,可以让它们捕起鱼来得心应手。


但大足鼠耳蝠的食谱并非只有鱼,在雨季它们更倾向于捕捉昆虫,因为雨季捕虫的成功率更高。对大足鼠耳蝙来说,捕鱼其实比较危险。它们的身体毛茸茸的,这些毛发没有一点防水能力,因此它们都是通过掠过水面的方式来捕鱼。如果不小心扎入水中,那么它们身上的毛发会迅速吸水,让身体变得十分沉重,导致它们沉入水中而难以逃离。


墨西哥兔唇蝠捕鱼


大足鼠耳蝠的发现,使食鱼蝙蝠的种类增加到了 3种。其余2种食鱼蝙蝠分别是墨西哥兔唇蝠和索诺拉鼠耳蝠。大足鼠耳蝠曾经在我国各地都有分布,以东南部地区发现较多,但是现在已经十分稀少了。它们常群栖于丘陵或山区的岩洞和城墙石缝内。



恐怖的吸血蝙蝠



在西方的古老传说中,吸血鬼和吸血蝙蝠总是让人毛骨悚然。可能令不少人意想不到的是,世界上真的存在吸血蝙蝠


曾有报道,一个名为“大卫”的游客决定去神秘的亚马孙雨林探险。一天清晨,当他从舒适的吊床中醒来时,惊觉身上到处都是血迹。他惊恐地四处张望,但什么也没发现。直到后来,他才知道原来这是一种吸血蝙蝠的“杰作”


吸血蝙蝠头部特写


这种小小的蝙蝠只有手掌那么大,却有着令人震惊的习性。它们不像其他蝙蝠那样喜食水果或昆虫,而是吸食动物的血液。这种吸血蝙蝠非常“聪明”,它们的唾液中含有抗凝血和麻醉的成分。如果不幸被吸血蝙蝠咬了,伤口的血液不会凝固,也不会感到疼痛。但是,假如伤口太多或太深,那么被咬的人或动物会因为失血过多而丧命。


吸血蝙蝠吸食鲜血


吸血蝙蝠主要生活在中美洲太平洋岸的丘陵地带。因为生态环境的变化,一些吸血蝙蝠向人类的领地靠近,开始吸食牛羊等家畜的血液,甚至吸食人血。在某些地方,吸血蝙蝠已经成了一个生态大问题。它们会趁着夜色悄悄地飞到牛群中,吸食牛的血液。由于失血过多,这些牛会虚弱地瘫倒在地上。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那么它们很可能会因失血过多而失去宝贵的生命。



文 / 杨先碧

来源 / 《科学24小时》



更多精彩,尽在《科学24小时》



订阅方式


邮局

邮发代号:32-20,

或扫描邮局二维码订阅


杂志铺

扫描杂志铺二维码订阅


电子版

  扫描二维码进入微信

  小程序直接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