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般的“科学之夜”:浙江省科技馆解锁AI+科学新体验

当生成式人工智能帮你轻松输出文档,当手机应用产出惊艳的动态视频,当AI走进中小学的课堂——你是不是早就好奇,这个渗透在生活里的“智能伙伴”到底藏着多少秘密?
9月26日晚,浙江省科技馆“科学之夜”人工智能主题活动精彩开启。作为浙江省科技馆在2025年全国科普月期间的重点活动,本次“科学之夜”活动广泛吸引公众参与,通过相声表演笑谈AI原理,专家讲解剖析技术前沿,浙江院士展区参观感悟科学家精神三重体验设计,为市民打造了一场全方位、多感官的AI科普之夜,带领市民朋友畅游科学世界、学习科学知识。
相声《趣谈AI》:让科技知识在笑声中传递
浙江省科技馆金牌科普辅导员团队带来的原创脱口秀《趣谈AI》成为全场首个亮点。

“在交通领域,它们叫我智能交警,城市的交通被我管理得井然有序。在教育领域,我无所不知,是孩子们口中的智慧老师。我可以海量储存,供大家各取所需。”两位辅导员一捧一逗,通过“AI写诗”“AI选礼物”“AI调解矛盾”等生动案例,将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复杂概念转化为生活化场景。表演语言诙谐幽默、节奏明快,引得现场掌声不断,笑声连连,让观众在轻松氛围中理解了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

这种创新的科普形式深受观众喜爱。带着孩子前来参加的家长表示:“用相声讲科学真是太有创意了,孩子全程都被吸引住了,连我们大人都觉得特别有趣。”

专家深度解读:吴飞教授剖析AI前沿发展
作为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吴飞教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带领大家揭开人工智能的神秘面纱。

吴飞教授指出,人工智能从神话传想到1955年正式提出,历经“两落三起”直至2010年后全面爆发的发展历程。今年初DeepSeek的出现标志着AI进入了“人人皆用、处处皆学、人人可用”的时代,人们只需用自然语言即可与AI交互。随着国家《“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印发,AI正全学段、全社会普及,并深度融入智慧农场、自动驾驶等方方面面,成为驱动科技与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

“为什么今年AI特别引起人们的注意?”“AI未来会走向收费吗?”“经济落后地区的人们能否享受到AI带来的便利?”在互动环节,观众席里的大朋友小朋友们提出了各式各样的问题。


关于AI收费,吴飞教授认为通用型AI可能不直接向个人收费,但专业级应用会收费。同时,生成式AI减少了信息鸿沟,推动了“信息平权”。面对AI幻觉、隐私等问题,解决之道是继续发展AI,“用魔法打败魔法”。

最后,吴飞教授引用费曼的“钥匙”比喻,强调每个人都必须掌握AI这把钥匙,还类比“考驾照”,指出未来AI将如水电般方便,赋能人类,放大能力,共创美好未来。
浙江院士展区参观:感悟科学家精神
观众走进以“展开的书卷”为设计理念的浙江院士展区。这个寓意深远的空间,象征着知识的传承与科学的探索永无止境。展厅分为序言、科学的殿堂、浙江的骄傲、永远的丰碑、院士的风采、身边的院士等六个部分,系统展现了四百余位浙江籍及在浙工作学习的院士们的学术人生与科研精神。

跟随着科普辅导员的讲解,观众深刻体会到,没有一代代科学家的无私奉献与勇攀高峰,就没有祖国今天强大的科技基础。从“两弹一星”的元勋到生命科学的拓荒者,从基础理论的奠基人到应用技术的革新者,每一位院士的故事都是一部生动的爱国教科书。他们的风采与成就,构筑起共和国的科技丰碑,也让参观者真切感受到“浙江的骄傲”为何而来。

许多青少年在展板前驻足,眼神中充满了对科学巨匠的敬仰与向往。通过了解院士们的奋斗历程,观众进一步感悟并学习了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甘为人梯的科学家精神,这正是对“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理念的最佳践行。

夜幕渐深,但这场活动在观众心中点燃的科学火花将持续发光。工作人员整理场地时,仍有不少观众在驻足交流,讨论着今晚的收获,“这样的活动让我们看到,科学不仅是严谨的,也是有趣的。”“科学之夜”活动虽然落幕,但浙江省科技馆的科普之旅仍在继续,我们将用创新的科普形式,为公众打开通往科学世界的大门。
通讯:吴夏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