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科技馆”装进大篷车,“零距离”触摸科学脉搏

近日,浙江省科技馆的科普大篷车驶入杭州市行知小学,带来了一场独具特色的科学之旅。这一次,科学不再是书本上的公式,而是化作可以触摸、体验乃至“闯关”的奇妙冒险。众多科普互动展品成为学生们的欢乐探索乐园。同学们通过亲手操作展品,在实践中深化了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学校利用科学课的时间让每个班级轮流体验科普展品。一些班级设计了科普展品研学单,学生们当起“展品科小探”,寻找自己喜爱的展品,并用绘画和文字记录下科学原理。




更令人惊喜的是,完成任务的学生主动担任讲解员,将学到的知识分享给同学们,科学知识就这样在欢声笑语中传播开来。


此次,科普辅导员们将科学课堂转变为“超级游戏”,展示了两堂“非典型科学课”,孩子们纷纷惊呼“太有趣了”!
学生们化身为“科学特工”,在红光滤色解密、人体导电、莱顿瓶静电捕捉、特斯拉线圈闪电操控这四大挑战中,通过团队协作,运用科学原理解开谜题。当他们用特斯拉线圈的电弧成功点燃“智慧之火”时,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原来电学可以如此炫酷!




视觉、听觉、触觉——全都被“欺骗”了!同学们在经历撒切尔效应、3D魔幻镜、麦格克效应等六大错觉挑战的过程中,帮助虚拟小猫完成“捕鱼任务”。这堂课不仅让学生们笑声连连,更启发他们质疑“眼见为实”的传统观念,用科学的视角去探索错觉背后的秘密。




次日,科普大篷车驶入行知小学学院校区开展活动。展品中的“无皮鼓”和“温柔的电击”深受学生们的喜爱。无论是那些充满互动性的机械联动装置,还是那些直观展示物理现象的趣味模型,都让学生们能够轻松操作,在娱乐中体验科学的神奇,从而加深对基础科学知识的理解。




科学也能“玩”出花样
活动现场,伯努利系列实验与超级泡泡体验区瞬间成为孩子们的热情引爆点。当1.5米高的巨型塑料袋在短短一秒内膨胀时,孩子们发出阵阵惊叹。科普辅导员揭秘背后的科学原理——伯努利定律。在旋转气球环实验中,随着鼓风机启动,彩色气球环仿佛挣脱了重力束缚,在空中优雅地悬浮旋转,辅导员们呈现了一场"反重力"魔术秀。而超级泡泡体验区更是欢笑不断,孩子们在七彩泡泡的包围中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




当科学化为一幅画作、一场冒险、一次旅程,谁还会说“科学难以理解”呢?或许,未来的科学家,正诞生于这场快乐的“科学魔法”中!

通 讯:林优白
摄 影:程 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