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科技馆选派员工参加防震减灾(科普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加强新时代防震减灾科普工作,7月31日—8月2日,浙江省科技馆选派员工刘天琦、唐一帆参加浙江省地震局举办的2023年浙江省(长三角)防震减灾综合管理(科普能力提升)培训班。

开班仪式上,浙江省地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刚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他提到,开设培训班是提升防震减灾科普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助力防震减灾科普服务、促进科学传播能力提升的关键。

培训班涵盖了防震减灾科普工作与实践、科普相关法律法规解读、科普讲解语言艺术设计和科普讲解比赛解读等方面内容。浙江省传媒学院副教授刘超从今年的全国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大赛的选手比赛视频为案例,分析和讲述了语言艺术的规范性和舞台动作的美感设计。中国地震学会科学普及委员会委员王晓民则从多个维度解读近年来全国科普讲解大赛一等奖选手的共通之处。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副秘书长邹文卫以评委的角度介绍了一位优秀科普讲解员应具备的几大要素——“内容为王,科学为魂,焦点集中,逻辑合理”。
其中,我馆的刘天琦作为大赛一等奖获奖选手,其比赛视频作为优秀案例在培训班上示范展出:其具有以引人入胜的话题,超出证据的比喻和引申,合理的妙趣横生的语言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赞赏。

科学传播不仅需要从事科学传播的专家和学者有扎实的科学知识,深入浅出,还要求能够用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以便让公众能够理解和欣赏,既严谨又不失美感,这也应该是善于做科学传播的人应该具有的技能。此次培训学习,不仅落实中国地震局、教育部、民宗委和中科协联合举办的“地震科普携手同行”活动的号召,进一步提升防震减灾科学传播水平,更有利于增强我馆科普人员的科普能力,将地震科普融入于日常工作、教学、活动中,推进地震知识和避险自救技能在广大基层群众中的全面普及。

摄影、图文:刘天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