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第6期 与病毒赛跑

2021-07-12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流行的背景下,我国疫情防控措施得力,国内感染风险较低,但疫情传播风险依然存在。防控疫情最有效、最经济的办法,就是接种疫苗。从新冠病毒袭扰人类社会至今,新冠疫苗以创纪录的速度研发、试验、紧急使用、获批上市……

   全球疫情失控急盼疫苗  截至2021410日,全球确诊的新冠肺炎感染者超过1.34 亿人,死亡病例超过290万人。其中,美国是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分别达到3120万人和56.5万人。巴西和印度感染人数均超过1300万人,这两个国家死亡人数分别超过34万人和16万人。另外,俄罗斯、英国和意大利的新冠肺炎死亡人数均超过10万人。印度、乌克兰、阿根廷等国的每日新增感染人数仍然在屡创新高。

   在全球疫情无法有效控制的情况下,各国都寄希望于新冠疫苗。大量的研究表明,感染新冠病毒后,康复者体内会不同程度地产生抗体,这些抗体可在体内中和新冠病毒,使得病毒无法再进行感染和传播。大多数康复者可避免再次感染,这属于被动免疫。当然也不排除少数感染者因为自身免疫系统病变、疫苗失效等问题,在注射疫苗后也无法产生可中和病毒的抗体,这些人可能会再次感染新冠病毒,但是整体上二次感染的概率非常低。

   新冠疫苗是针对新冠病毒开发的疫苗,属于主动免疫。当健康人群注射新冠疫苗后,其机体免疫系统会产生大量中和抗体,从而获得对抗新冠病毒的能力。有专家推测,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体内产生抗体的人数达到70%以上,即有望实现群体免疫。所谓的群体免疫是根据病毒的传播能力,体内产生有效中和抗体的病毒感染者或疫苗接种者达到一定比例时,可对其他未接种疫苗的人群形成免疫保护,比如因身体原因无法接种疫苗的患者、婴儿等需要免疫保护的人群。当然,疫苗接种比例越高,实现群体免疫的可能性就越大。不过值得关注的是,群体免疫只是说群体感染概率变小,而对那些体内无抗体的个体来说,群体免疫则并非护身符,如果防护不当,一旦与感染者近距离接触,那么这些人感染新冠病毒的概率仍将非常高。因此对个人来说,要想获得新冠病毒免疫力,不能天真地期望群体免疫的保护,自己接种疫苗才是上策。

   对于疫情严重的国家和地区,加快新冠疫苗的研发速度,并进行大规模疫苗接种,使得拥有新冠抗体的人群比例达到群体免疫的水平,是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选项。据伦敦大学学院(UCL)推算,截至2021412日,73.4%的英国人口将产生新冠病毒抗体,已达到群体免疫水平。英国曾经是欧盟疫情最为严重的国家,在疫苗和药物的帮助下,每日新增感染者人数从 20211月高峰期的6.8万人减少至目前的2000多人。如果不出现传染性特别强、原有疫苗无效的新冠变异毒株,那么英国疫情将有望得到有效控制。

   当然,像我国等疫情控制得较好的国家也不能掉以轻心,加强疫苗研发和尽可能提高接种率同样重要。一方面,一旦通过接种疫苗实现了群体免疫,一些国家或地区可能不再对新冠病毒采取任何防控措施,国际间的交流也将恢复正常,届时像我国等前期疫情防控得力的国家将面临更大的防控压力。另一方面,新冠肺炎病毒仍然在不断变异,在英国、南非等地出现的变异毒株已对获批上市的疫苗产生一定程度的抗性,即疫苗的有效性将会大打折扣,只有针对新的变异毒株快速研发相应的疫苗,才能跑在病毒的前面。

   (节选)
《科学24小时》2021年第6期已上市

订阅方式

■  邮局订阅,邮发代号:32-20,或扫描邮局订阅二维码订阅。

■ 杂志铺订阅,扫描杂志铺二维码订阅。

■ 电子版订阅,扫描二维码进入“科学24小时杂志”微信小程序直接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