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时节家家雨 气候科普到万家

2020-11-13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江南的梅雨来得早也去的晚,连续的阴雨绵绵、高温高湿让我们潮湿很久的身心非常渴望阳光的照耀,也让我们对梅雨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并展开了一系列探究。

为了向公众传达梅雨季节的气象特点与成因,以及相关防洪防汛、防霉防潮注意事项等知识,同时积极响应省政府对梅雨防御工作的重要批示,6月19日,浙江省科协品牌活动“科学+”邀请浙江省气候中心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姚益平进行了主题为《梅雨那些事》的线上活动。活动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在“浙江科普”微博号、“科学+”头条号、“浙江天气”微博号三个平台同步进行,共获得30万+人关注,在线观看直播超1万人。

浙江省科协科普部部长汪光年、副部长吴华阳,杭州市科协科普部部长余勇平,浙江省气象学会秘书长楼茂园,浙江省科技馆副馆长黄荣根,西湖区科学技术协会秘书长王海涛出席了本次活动。





讲座中,姚益平结合浙江本地的经典案例,生动地讲述了梅雨季节的成因、特点,不同年份梅雨季节的天气表现,在这个时期常见的气象灾害与注意事项等相关内容,为观众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气候科普大餐。

 “梅雨”是什么?为什么梅雨季节会固定在6、7月份出现?各种社会热点问题通过姚益平的悉心讲述,让观众受益匪浅。

初夏时节(6月)从中国江淮流域到韩国、日本一带雨期较长的连阴雨天气,由于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在梅雨季节期间,暴雨、大暴雨天气过程频繁出现,降水连绵不断,多雨闷热易生霉,谓之“霉雨”;因此时正值江南梅子成熟季节,故又称为“梅雨”。

因为在东亚地区,通常会有两大稳定的高压:北方的阻塞高压和南方的副热带高压。两者内部气候稳定,但在两者交锋的地带,就会出现多雨的现象。初夏的时候,两者一般处在相对势均力敌的过程中,雨带会长期停留在一个位置,那就是浙江所处的长江中下游地带。这就是梅雨季节的成因。






同时,姚益平也现场举实例强调了梅汛期气象预报的重要性。由于梅雨季节降水偏多,所以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的风险呈上升趋势。各部门工作人员和当地居民应及时留意气象部门的暴雨预警,做好防御工作,对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着重大意义。

随着社会行业的多样性和社会经济结构日益多样化,我们对天气预报和气象信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和多样,更多的精彩、更多的内容,浙江省科技馆与浙江省气象局联手打造的气象主题展区,在浙江省科技馆一楼展厅等待大家前来体验参观。

文:董习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