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巾帼文明岗

科学启航 逐梦苍穹

2022-09-19

科学启航,为好奇的探索引路;逐梦苍穹,为年轻的梦想扬帆。近日,浙江省科技馆迎来了一场特别的“科学有观”活动,航天英雄杨利伟来到了青少年之中,与大家面对面,聊了聊他的航天故事。



杨利伟参观并点赞了浙江省科技馆 ,他鼓励更多家庭走进科技馆,感受科学魅力,让航天梦与中国梦同频共振。

数代耕耘,打造迈向太空的中国高度

中国的航天梦从1956年启航,这一年的10月8日,钱学森受命组建的中国第一个火箭与导弹研究机构成立,所以这一年也被认为是中国导弹梦、航天梦的元年。

活动一开始,浙江省科技馆的科普剧《钱学森》就带着我们回到了那段难忘的历史岁月。舞台上,科技馆的工作人员生动演绎了钱学森回国之前的斗争与报国的决心,他曾说,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如果没有钱学森等老一辈航天人打造的国之重器,就很难有如今科技强国的中国力量、迈向太空的中国高度。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科普剧的生动表演让人心潮澎湃,而在我们身边,也有这样一群科学家在为航天事业奋斗。接下来,浙江大学微小卫星中心主任金仲和教授就跟大家分享了“现代航天与微小卫星”方面的科普。

金仲和从人类的第一颗卫星Sputnik-1娓娓道来,讲述了人类通过自己的智慧不断扩大认知边界的过程。从最早期用于军事用途的卫星,到现在越来越多的民用卫星上天,比如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等,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而在未来,卫星还会朝着微小型化、智能化的趋势发展。



持续攻关,诠释寰宇之内的中国梦   

21小时23分钟,这是杨利伟在太空中停留的时间,伴随着他的成功返航,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得以实现,中国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活动现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航天英雄杨利伟也跟大家分享了这段经历,“在火箭分离的那一刹那,我感受到了失重,这跟我在地球上做过的所有失重练习都不一样”。入选中学课本的《太空一日》详细记录了这个过程——在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急剧抖动,产生了共振。这种低频共振叠加了一个6G的超重负荷。杨利伟感觉五脏六腑就快被震碎了,这个过程持续了26秒。



当地面指挥刚告诉杨利伟能在舱内活动了,“我第一时间冲到了舷窗,甚至没有顾上之前学习的那些动作规范,我最先望向的就是地球。”当有小朋友问道在太空里看到了什么,杨利伟这样描述,“我能看到地球是一颗蔚蓝色的星球,甚至连海岸线都清晰可见,而宇宙就是无垠的黑色,由于没有大气层的折射,太空中的星星不再闪烁,而是非常透亮的天体,就像黑色天鹅绒背景上的晶莹宝石。”




航天员归来之时,太空还是那片太空,中国人却一次次把一个国家崭新的高度和广度在这里标记。早在战国时期,便有了宇宙这个词。所谓“宇”,即时间;所谓“宙”,即空间。杨利伟等第一批中国航天员用鬓边白发和老骥伏枥的壮志雄心,诠释着时间;而中国科技工作者凝聚无数智慧和勇气,成功送往太空的天和核心舱,诠释着空间。这是当代中国人对宇宙的理解与实践,也是我们对载人航天精神的诠释和传承。




ABOUT.科学有观

为传承科学家精神,赋能新时代发展,激励引导青少年学习老一辈科学家精神,2021年浙江省科技馆以社会科学传播责任为驱动,基于核心需求,打造全新科普品牌——“科学有观”:科学有观点,科学有态度,科学更有温度。

通过科学家讲述科研背后的故事,让科学家精神见人、见事、见物、见精神,可亲、可敬、可感、可学习。同时通过一系列科学传播活动助力“双减”,填补社会对公共科学空间的需求,带领更多亲子家庭走进科学、走进科技馆,感受科学的别样魅力,利用多种形式展现在浙江公众的科学视野之中。                     

通讯:吴夏琼